您的位置:首页 > 政信大学堂

政信社评:规范实施PPP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

时间:2024-12-26来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项目规范实施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24〕1013号),旨在进一步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新机制的落实,确保项目的规范有序实施。这一通知的发布,不仅体现了中央对PPP模式的高度重视,也为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本文将对该通知进行深入解读,并探讨其重要性和潜在影响。

一、高度重视PPP新机制规范实施

通知首先强调了各省级发展改革委要高度重视PPP新机制的规范实施,切实负起牵头责任。这不仅是对地方政府的要求,也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承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PPP模式已成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手段。然而,过去一些PPP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如项目管理不规范、风险控制不足等。因此,加强监督管理,强化项目全流程把关,显得尤为重要。

二、严格聚焦使用者付费项目

通知明确要求PPP新机制项目应为具有明确收费渠道和方式的使用者付费项目。这一规定有助于避免地方政府过度依赖财政补贴,从而防范债务风险。同时,这也意味着未来的PPP项目将更加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对于拟在建设期提供政府投资支持的项目,必须在特许经营方案中明确资金来源和支持方式,以增强透明度和可操作性。

三、合理使用特许经营模式

通知指出,不应强制规定特定领域和范围必须采用特许经营模式。这意味着在选择是否采用特许经营模式时,需要充分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更好地适应不同项目的特点和需求。此外,鼓励特许经营者通过创新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提升项目投资收益,也是提高PPP项目吸引力的重要措施。

四、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

通知特别强调了优先选择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也有助于引入更多的市场活力和竞争机制。通过公开招标等方式选择特许经营者,可以确保过程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不得设置限制民营企业参与的条件,确保所有企业都能在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五、规范盘活存量资产

对于盘活存量资产项目,通知要求合理预测项目收益、确定项目估值,并深入论证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这一举措有助于避免地方政府通过变卖资产的方式变相融资,从而防范隐性债务风险。同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盘活存量资产项目,也有助于激发市场的积极性。

六、加强特许经营方案把关

通知要求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切实负起特许经营方案审核责任,确保项目方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这对于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长期运营至关重要。通过在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中上传完整的特许经营方案审核证明文件,可以进一步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七、做好信息填报和审核把关

最后,通知要求各省级发展改革委用好全国PPP项目信息系统,指导地方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及时填报项目信息,并进行审核确认。这一举措有助于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政信研究院院长、政信经济学家、国家政信(政务)智库研究员、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原创始副院长陈功: 总体来看,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的这一通知,从多个方面对PPP新机制的规范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措施不仅有助于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还能促进PPP项目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认真贯彻落实通知精神,加强监督管理,确保PPP项目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政信融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