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专家 > 国家智库专家

所属机构

外交学院

个人简历

1984年 在外交学院任教(历任英语系副主任、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外交学院党委书记兼常务副院长(正司级))
2014年9月 任外交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正司级)
2014年11月 任外交学院院长

研究领域

国际关系理论等

教育背景

1982年 获得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1983年 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部研究生毕业
1987年 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硕士学位
1994年 获得美国密苏里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博士学位

学术兼职

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
中华美国学会副会长
中国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东亚思想库网络中国国家协调员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中心理事
复旦大学高级社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编委
加拿大《全球治理》杂志的编委

研究成果

著(译)作:
[1] 《关系与过程: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文化建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年。
[2] 《国际关系理论:反思与重构》(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 《世界政治中的文明》(译著,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4] 《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2年。
[5] 《大国关系与中国外交》(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1。
[6] 《东亚地区合作 2009》(主编),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7] 《国际体系与中国外交》(合著),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8] 《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经典导读》(主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9] 《权力与责任》(译著,合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9。
[10] 《观念、制度与政策:欧盟软权力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11] China’s ‘New’ Diplomacy: Tactical or Fundamental Change? (co-editor), New York: Palgrave, 2008.
[12] 《理性与国际社会: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8。
[13] 《地区构成的世界-美国帝国中的亚洲和欧洲》(译著,合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4] 《文化与国际社会: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主编),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15] 《世界政治研究中的争鸣与探索》(译著,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16] 《权力•制度•文化―国际关系理论与方法论集》(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7] 《二十年危机: (1919-1939) 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译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年。
[18] 《国际政治中的知觉和错误知觉》(译著)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
[19] 《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译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
[20]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专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主要论文:
[1] 《行动的逻辑: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知识转向”的意义》,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12期。
[2] 《全球治理失灵与秩序理念的重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第4期。
[3] 《中国文化及其对外交决策的影响》,载《国际问题研究》2011年第5期。
[4] “Rule Rules and Relations: Toward a Synthetic Approach to Governance,”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 4, 2011.
[5]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China: Progress through Debates,”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 Vol. 11(2010).
[6] 《文化、文明与世界政治:不断深化的研究议程》,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10年第11期。
[7] 《主体间认知差异与中国的外交决策》,载《外交评论》2010年第4期。
[8] 《世界格局、国际制度与全球秩序》,载《现代国际关系》2010年庆典特刊。
[9] “International Society as Processes: Institutions, Identities, and China’s Peaceful Rise,” The 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Volume , No.2,2010.
[10] 《国际体系的延续与变革》,载《外交评论》 2010年第1期。
[11] 《关系本位与过程建构:将中国理念植入国际关系理论》,载《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第3期。
[12] 《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进步与问题》,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11期。
[13] “Citizen China Joins the World Community”, Indian and Global Affairs, July-September, 2008.
[14] 《国际格局、安全威胁与国际行为体》, 载《现代国际关系》2008年第9期。
[15] 《研究设计与学术创新》,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年第8期。
[16] 《关于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若干思考》,载《外交评论》2008年第1期。
[17] 《结构、进程与权力的社会化-中国与东亚地区合作》,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第3期。
[18] “Why is there no Chines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o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 Pacific, Vol.7, No.3, 2007.
[19] 《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学派生成的可能和必然》,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3期。
[20] 《建构主义:思想渊源、理论流派与学术理念》,载《国际政治研究》2006年第3期。
[21] 《“9•11”以来的国际变局》,载《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9期。
[22] 《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及其批判》,载《国际政治科学》2005年的2期。
[23] 《国际体系秩序与国际社会秩序》,载《现代国际关系》2005年第10期。
[24] 《国际关系的定量研究与事件分析方法》,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25] 《建构主义的发展空间》,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1期。
[26] 《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问题与中国学派的生成》,载《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27] 《权势霸权、制度霸权与美国地位》,载《现代国际关系》2004年第3期。
[28] 《无政府文化与国际暴力》,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
[29] 《国际关系研究中人文与科学的契合》,载《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
[30] 《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沿革》,载《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31] 《国际关系理论的思维取向:循环与进化》,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1期。
[32] 《世界政治的文化理论:文化结构、文化单位与文化力》,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4期。
[33] 《国家身份、战略文化和安全利益》,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第1期。
[34] 《西方国际关系学:知识谱系与理论发展》,载《外交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35] 《权力•制度•文化—国际政治的三种体系理论》,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2年第6期。
[36] 《观念调整与大国关系》,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3期。
[37] 《制度霸权与合作治理》,载《现代国际关系》2002年第7期。
[38] “A Response to Deng Yong: Power, Perception, and the Cultural Lens, " Asian Affairs, Vol. 28, No. 3 (Fall 2001).
[39] 《实证主义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 载《香港社会科学学报》第19期,2001年春/夏季。
[40] 《多边主义研究:理论与方法》,载《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第10期。
[41] 《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温特及其建构主义国际政治理论》,载《美欧季刊》(台湾),2001年夏季号。
[42] 《国际体系的无政府性:读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载《美国研究》2001年第2期。
[43] 《国际政治的社会建构》,载《欧洲》2001年第3期。
[44] 《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从论争到趋同》,载《国际论坛》2001年第3期。
[45] 《国际制度与国际合作》, 载《外交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
[46] 《层次分析法与国际关系研究》,载《欧洲》1998年第3期。
[47] 《国际关系学与中国的国际关系研究》,载《亚洲评论》1999年春夏号(总第9期)。
[48] 《霸权体系与国际冲突》, 载《中国社会科学》1996年第3期。
[49] 《霸权体系与区域冲突:论美国在重大区域武装冲突中的支持行为》, 载《美国研究》1995年第4期。
[50] 《西方国际关系学的现实主义和新现实主义》, 载《外交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