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智库专家 > 国家智库专家

所属机构

同济大学

个人简历

1994年-1996年 德国环柏林城市与建筑研究首席研究员。
1996年- 同济大学副教授、教授 (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院长;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

研究领域

城市发展理论与政策研究、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

教育背景

1978年-1982年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工学学士
1982年-1985年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工学硕士
1985年-1988年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助教、讲师
1988年-1994年 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 工学博士(Dr.-Ing)

学术兼职

第八届亚洲规划学院联合会主席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
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0年 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
世界规划院校大会国际指导委员会委员(WPSC2006)联席主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建协世界建筑教育委员会终身委员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亚洲规划学院联合会(APSA,Asian Planning School Association)主席
全球规划教育联合会网络组织(GPEAN)常务委员会委员
资格审查委员会主席、技术委员会主席、财务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大都市协会指导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Megacities)委员
国际大都市基金会(International Metropolis Foundation)常务理事
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WPSC2001)秘书长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理事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副会长
上海创意产业中心总策划师
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院士(Hon. FAIA)
德国城市区域与国土规划学会(SRL,Vereinigung fuer Stadt-,Regional- und Landesplanung)国外会员
上海人类居住科学研究会会员
上海城市科学研究会会员
上海市城市规划协会会员
上海城市经济学会会员
上海建筑学会会员
上海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理事
上海城市建设与管理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住宅发展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规划环境委员会)委员
上海浦东城市建设科学技术委员会(城镇建设委员会)委员

研究成果

主要著作:
[1] 《Globalisierung der Grossstaedte um die Jahrtausendwende(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1994年。
[2] 德国柏林ISR出版社出版,共172页,ISBN 3 7983 16112,ISSN 0341-1125。
[3] 《城郭九潭》1999,东方出版社出版,共301页,ISBN 7-5060-1232-4/F.112。
[4] 千年纪之交的大都市的全球化,德国柏林ISR出版社,1994年。
[5] 《城市规划原理》2001 年(作者之一),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出版,共402页,ISBN 7-112-04635-1/TU.4105。 
[6] 吴志强等著,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p评价体系,科学出版社,2003年。
[7] 《机遇与挑战—面对21世纪的城市规划》2003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共473页,ISBN 7-112-05981-X。
[8] 《中国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2003年,科学出版社,共134页,ISBN 7-03-012524- X。
[9]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中国市长培训中心教材)2003年,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出版,共168页,ISBN 7-112-05869-4。
[10] 《 Schanghai - eine Stadt als Global Player(上海走向全球城)》,2004 年,于《Der Traum von der Stadt am Meer(滨海城市的梦)》, ISBN 3- 9809110-0-4,第268-275页,共340页。
[11] 吴志强等编著,城市旅游规划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
[12] 联合国人居署编,吴志强译制组译,和谐城市-世界城市状况报告( 2008/200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13] 吴志强主编,上海世博会可持续规划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14] 吴志强主编,超越石油的城市(Cities Beyond Oil),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15] 菲利普•伯克等著,吴志强译制组译,城市土地使用规划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年。
[16] 迪特尔•普林茨著,吴志强译制组译,城市设计-设计方案(上册)、城市设计-设计建构(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17] 吴志强主编,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规划,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18] 吴志强主编,上海世博会建设丛书:上海世博会景观绿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19] 吴志强,李德华主编,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代表性论文:
[1] 吴志强,仇勇懿等. 中国城镇化的科学理性支撑-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城镇化与村镇建设动态监测关键技术)综述. 城市规划学刊,2011(4):1-9.
[2] 吴志强,陈秋林. 从世博场馆建设、展示看未来城市建设趋势. 现代城市研究,2011(7):31-35.
[3] 吴志强. 世博梦想2.0-上海世博园区后续利用与上海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 时代建筑,2011:45-47.
[4] 吴志强. 世博会与城市规划学科发展-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的回顾. 城市规划学刊,2010(5): 14-19.
[5] 吴志强. 主题语境下的上海世博会建筑类型解析. 时代建筑,2009(4): 4-8.
[6] 吴志强. 上海世博会园区周边的城市社区再营造. 时代建筑,2009(2): 56-59.
[7] 王建军,吴志强. 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 地理学报,2009(2): 177-188.
[8] 吴志强,干靓. 上海世博会的生态规划设计.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2009(4): 57-68.
[9] 吴志强. 重大事件对城市规划学科发展的意义及启示. 城市规划学刊,2008(6): 16-19.
[10] 吴志强,杨帆.“三区联动”组合都市知识经济圈-上海市杨浦区大学服务社会发展模式探讨. 上海城市规划,2008(5): 6-10.
[11] 吴志强. 世博会:城市转向永续的催化剂.时代建筑,2008(4): 11-17.
[12] 吴志强,王伟,李红卫等. 长三角整合及其未来发展区势-20年长三角地区边界、重心与结构的变化. 城市规划学刊, 2008(2): 1-10.
[13] 吴志强,邓雪湲. 中国绿色建筑发展的战略研制. 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文集4,2008.03:188-194.
[14] 吴志强,王伟. 新时期我国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展望. 城市规划学刊,2008(1): 23-29.
[15] 王建军,吴志强. 1950年后世界主要国家城镇化发展-轨迹分析与类型分组. 城市规划学刊,2007(6): 47-53.
[16] 吴志强. 对规划原理的思考.城市规划学刊,2007(6):7-12.
[17] 吴志强. 上海世博会园区规划设计及其哲学思考. 建筑学报,2007(10):35-37.
[18] 吴志强,钱锋等. 历史保护建筑的生态更新尝试:同济大学文远楼. 第三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论文集,2007.03: 19-26.
[19] 吴志强,姜楠等. 沈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城市规划学刊,2006(增刊):226-229.
[20] 吴志强.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与展望. 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2006.07: 356-369.
[21] 于涛方,吴志强. 京津冀地区区域结构与重构. 城市规划,2006(9): 36-41.
[22] 李红卫,吴志强等. Global-Reg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 城市规划,2006(8):31-37.
[23] 吴志强,李欣. 历届世博会园内交通组织的发展演进及特点分析. 城市规划学刊,2006(5): 46-52.
[24] 吴志强,李欣. 历届世博会到达交通组织的比较研究. 城市规划学刊,2006(4): 61-67.
[25] 吴志强,李华. 1990年代北京市外商投资空间分布动态特征研究. 城市规划学刊,2006(3):1-8.
[26] 吴志强,车乐. 上海世博会生态评价标准体系研究.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06.03:44-52.
[27] 吴志强,姬凌去. 建立“和谐城市”的技术支撑体系-论城市生态技术学科的建构.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2006.03:147-151.
[28] 于涛方,吴志强. “Global Region”结构与重构研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城市规划学刊,2006(2): 4-11.
[29] 吴志强,史舸.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中的空间拓展方向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学刊,2006(1): 69-74.
[30] 吴志强,姜涛. 关于武汉市都市核的初步战略研究. 规划师,2006(1): 66-72.
[31] 吴志强,于泓. 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 城市规划学刊,2005(6) 2-10.
[32] 吴志强,李华. 1990年代北京外商投资空间分布的产业特征研究. 城市规划,2005(9): 14-21.
[33] 吴志强. 世博规划中关于“和谐城市”的哲学思考. 时代建筑,2005(5):18-23.
[34] 吴志强,干靓. 世博会选址与城市空间发展. 城市规划学刊,2005(4):10-15.
[35] 李红卫,吴志强等. Global-Region: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区域现象. 规划+实践,2005(1):49-54.
[36] 吴志强,邓小兵. 从技术主义到理想主义-全球化背景下上海世会理念的建设. 规划师,2005(2): 75-78.
[37] 吴志强,车乐等. 2010上海世博会规划的绿色思考.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2005.03: 180-191.
[38] 吴志强,姬凌云. 从绿色中找寻快乐-上海世博会快乐生态规划及其智能与绿色建筑设计体系探索. 智能与绿色建筑文集-首届国际智能与绿色建筑技术研讨会,2004(12). 45-50.
[39] 吴志强. 同济建筑规划设计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时代建筑,2004(6): 12-15.
[40] 吴志强. 都市缝合-20年柏林和上海规划设计分析的都市发展空间意义透视. 时代建筑,2004(3) : 48-53.
[41] 吴志强,侯丽. 西方空间战略规划的理论及复兴. 国外城市规划,2004(2): 1.
[42] 吴志强,史舸. 论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的整体方法-沈阳实例中的理性思维的导入. 城市规划,2003(1): 38-42.
[43] 吴志强. 论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2010主题. 现代城市研究,2003(1): 7-10.
[44] 吴志强. 为21世纪的全球的规划教育奠基. 城市规划汇刊,2001(1): 1-5.
[45] 吴志强. 从首届世界规划院校大会看世界城市规划发展动态. 国外城市规划,2001(6): 1-3.
[46] 吴志强. 论中国城市规划制度与世界接轨. 规划师,2001(1): 5-9.
[47] 吴志强. 全球化理论的实证研究:上海城市土地开发空间特征. 城市规划汇刊,2000(4): 38-46.
[48] 吴志强. 百年西方城市规划理论演进导论. 城市规划汇刊,2000(2): 9-18.
[49] 吴志强. 城市规划核心法的国际比较研究. 国外城市规划,2000(1): 4-7.
[50] 吴志强. 论新世纪中国大都市发展战略目标-从国际城市发展趋势及城市管理学科研究热点着手. 规划师,2000(1): 1-6.
[51] 吴志强. 论进入21世纪时中国城市规划体系的建设. 城市规划汇刊,2000(1): 1-5.
[52] 吴志强. 城市发展将决定中国21世纪的发展命运. 城市规划,2000(1): 37-38.
[53] 吴志强. 论都市建筑学的世纪探索与新世纪的挑战. 时代建筑,1999(4): 20-23.
[54] 吴志强. 德国空间规划体系及其发展动态解析. 国外城市规划,1999(4): 2-5 .
[55] 吴志强. 21世纪的城市建筑:走向三大和谐. 城市规划,1999(10): 20-22 .
[56] 吴志强. 百年现代城市规划中不变的精神和责任. 城市规划,1999(1):27-32.
[57] 吴志强. “扩展模型”:全球化理论的城市发展模型. 城市规划汇刊,1998(5):1-6.
[58] 吴志强. 21世纪城市规划师宣言(草案). 城市规划汇刊,1998(4):1-2.
[59] 吴志强. 若干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城市规划体系的评述. 规划师,1998(3): 95-100.
[60] 吴志强. 论城市规划法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演进. 城市规划,1998(3): 11-19.
[61] 吴志强. “全球化理论”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框架. 城市规划汇刊,1998(2): 1-6.
[62] 吴志强. 上海城市用地开发的一个突出问题及其对策. 城市规划汇刊,1987(1): 64-65.
[63] 吴志强. 选址规模框架理论-城市用地开发活动力的理论探索. 城市规划汇刊,1986(6): 17-26.
[64] 吴志强. 城市规划思想方法的变革. 城市规划汇刊,1986(5): 1-7.
[65] 吴志强. 如何处理软信息.城市用地规划中多标准分析方法. 城市规划汇刊,1985(3): 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