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信生态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透视营商环境新图景,擘画经济发展新未来

时间:2025-05-14来源: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犹如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 2024 年我国营商环境各领域的进展成效,为我们深入了解国内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丰富且极具价值的信息。这份报告不仅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全面总结,更是未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重要指引,对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从《报告》内容来看,其按照企业从设立到退出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细致划分,涵盖了“进入市场”“要素保障”“经营环境”“纠纷化解”“企业退出”五个关键部分。这种系统性的梳理,精准把握了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核心问题,充分体现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在“进入市场”环节,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提升各类登记注册和审批服务便利度,如同为企业打开了一扇便捷的大门。这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更迅速地投入到市场运营中。例如,简化的企业登记注册流程,让创业者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企业设立,激发了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登记注册时间的缩短直接带动了新注册企业数量的增长,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要素保障”部分则聚焦于企业运营所需的资金、劳动、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保障这些要素的稳定获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良好的金融支持体系能够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促进企业的创新和扩张;劳动要素方面,合理的人才政策和就业环境有助于企业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技术和数据作为新兴的生产要素,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加强对这些要素的保障,能够推动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

“经营环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深化公平竞争治理、完善招标采购机制、强化信用体系建设等举措,为企业营造了一个公平、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企业才能凭借自身的实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发展机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纠纷化解”部分关注的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法律纠纷。完善诉讼服务体系、健全多元解纷机制、优化公共法律服务,能够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途径,降低企业的维权成本。这不仅有助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安全感和信心,促进市场的稳定发展。

“企业退出”环节同样不容忽视。健全企业破产机制、优化企业注销登记流程,能够让经营不善的企业顺利退出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有助于提高市场的整体效率,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闲置。

《报告》突出中国特色,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升行政效能和水平。企业开办、企业信息变更、破产信息核查、企业注销等领域“一件事”的实施,体现了政府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流程优化。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提高了办事效率,也提升了企业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同时,《报告》紧扣企业关切,以经营主体获得感为导向。通过介绍相关领域出台的法律法规或政策文件、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以及取得的实际成效,并辅以政策专栏和地方案例,生动地呈现了改革实施效果。这使得报告更具可读性和实用性,为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虽然我国营商环境在过去一年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部分地区的市场准入壁垒仍然存在,要素配置的效率还有待提高,监管执法的公正性和透明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等。

中国政信研究院院长、政信经济学家、政府战略咨询顾问、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创始副院长陈功: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简政放权,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优化政务服务,切实降低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二是加强政策的协同性和精准性,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制定更加符合实际需求的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企业的合法权益,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四是加强数字化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政务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政务服务的高效、便捷、精准。

《中国营商环境发展报告(2025)》为我们展示了我国营商环境建设的积极成果和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