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2月23 - 24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无疑是我国财政领域的一次重要盛会,它对过去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为2025年的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会议的重要性
1.政策导向明确
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这确保了财政工作与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紧密相连。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其方向的准确性对于稳定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至关重要。例如,2024年扎实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供需两侧发力,为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有力支持。
2.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支撑
财政工作涉及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从支持科技强国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到办好民生实事,从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每一项工作都与国家的繁荣稳定息息相关。2024年各级财政部门在支持高质量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如积极支持科技研发投入,推动了我国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突破;在民生方面,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全国最低标准等举措,切实提升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3.适应经济形势变化的及时调整
会议强调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这是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和积极应对。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提高财政赤字率、安排更大规模政府债券等措施,将有助于刺激经济增长,增强市场信心。同时,优化支出结构、强化精准投放,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能够使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面临的问题及潜在解决方案
1.财政可持续性问题
随着财政支出强度的加大,如提高财政赤字率和安排大规模政府债券,财政可持续性面临挑战。一方面,要加强财政风险管理,合理评估财政承受能力,确保债务规模在可控范围内。另一方面,通过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科学管理,如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优化支出结构,避免资金浪费,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
2.基层财政压力问题
尽管会议强调要增强地方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但基层财政在实际运行中仍可能面临压力。这需要进一步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确保转移支付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地到达基层。同时,地方政府要加强自身的财政管理能力,开源节流,提高财政自给率。
3.政策落实的精准性和有效性问题
在财政政策实施过程中,如何确保政策能够精准地惠及目标群体和领域,是一个关键问题。例如,在支持民生实事和产业发展方面,要加强政策宣传和解读,提高企业和民众对政策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同时,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及时跟踪政策执行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展望未来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为2025年的财政工作绘制了清晰的蓝图。各级财政部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能够准确把握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积极应对面临的问题,通过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必将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同时,财政部门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