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信研究

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时代的必然与发展的契机

时间:2025-04-09来源: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犹如一场及时雨,为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重要议题带来了全新的思路和有力的保障。这一政策的出台,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经济社会环境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政策出台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2024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1179万,再创历史新高。如此庞大的就业群体,给就业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与此同时,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加速,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变化。传统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招工难的“两难”问题日益凸显。

《意见》以产业端人才需求和就业端评价反馈为指引,全链条优化就业服务,这是精准对接市场需求的关键举措。只有做到人岗相适、用人所长、人尽其才,才能充分发挥高校毕业生的专业优势和创新能力,提高就业质量和稳定性。通过建立覆盖全员、功能完备、保障有力的服务体系,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就业支持,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就业难题,更能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各体系建设的针对性与前瞻性

优化培养供给体系

科学研判人才发展趋势及供需状况,建设人才需求数据库,开展前瞻性分析,是从源头上解决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问题的重要手段。以促进供需适配为导向动态调整高等教育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推动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更加契合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这体现了政策的前瞻性和战略性。完善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机制,鼓励高校建立更灵活的学习制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兴趣和市场需求进行专业选择和学习,有助于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强化就业指导体系

强化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打造一批国家规划教材、示范课程和教学成果,将就业教育贯穿于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中,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这对于帮助毕业生更好地规划职业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健全就业实习与见习制度,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增强职业素养,为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健全求职招聘体系

强化校园招聘和就业市场服务,建设区域性、行业性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挖掘国家重大战略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优化规范招聘安排和秩序,能够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的就业机会。发挥多元主体作用,拓宽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开发新的就业增长点,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就业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完善帮扶援助体系

健全困难帮扶机制,为帮扶对象提供服务和援助,落实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实名就业帮扶要求,实施“宏志助航”就业能力培训项目,有序扩大培训覆盖面,体现了政策的人文关怀。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的毕业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帮助,让他们能够顺利就业,不仅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也有助于提高整个社会的就业质量和稳定性。

创新监测评价体系

及时掌握就业市场岗位需求和毕业生求职意向等,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和工作评价结果使用,将其作为高校教育教学和学科建设评估、“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等重要因素,能够引导高校更加注重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工作,形成良性的就业工作反馈机制,促进高校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政策实施的保障与挑战应对

《意见》要求巩固支持保障体系,建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落实“四到位”要求,打造专业化就业指导教师队伍,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研究,推广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建强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营造公平就业环境和良好氛围,强化组织实施,增强工作合力。这些保障措施为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政策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人才需求数据库的建设需要大量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是一个难题;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需要长期的培训和实践经验积累,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也是一个挑战;数字化就业服务新模式的推广需要解决技术应用和信息安全等问题。针对这些挑战,需要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政府要加大投入,提供政策支持;高校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服务水平;企业要积极参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实习机会;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政信研究院院长、政信经济学家、政府战略咨询顾问、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原创始副院长陈功:《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的出台,是我国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有力的保障。在政策的指引下,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将得到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将能够在更加广阔的舞台上施展才华,为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