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政信研究

把握经济规律,统筹重要关系,推动经济行稳致远

时间:2025-03-03来源: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犹如一盏明灯,为我国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沉着应变、综合施策,取得的成绩令人鼓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特别是9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果断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楼市股市、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促进全年目标实现的同时,也为2025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在经济工作中的高瞻远瞩和卓越领导能力,再次证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诸多问题。但我们更应看到我国经济的优势所在,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这不仅是一种积极的精神状态,更是基于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和潜力的深刻认识。我们有理由、有底气坚定信心,正视困难并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文章指出经济工作必须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这是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是建立良好经济秩序的关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和创造力,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存在着失灵的情况,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解决好缺位、越位问题,规范自身行为,才能让市场作用更有效,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

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必然要求。坚持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动态平衡,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够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有助于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减少外部风险的冲击。

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能够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则能让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实现新旧发展动能的平稳接续转换,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是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有效途径。通过盘活存量来带动增量,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管好资产和调整负债,能够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是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基础的必然选择。坚持以质取胜和发挥规模效应相统一,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统一于高质量发展的全过程,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经济发展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

面对当前经济发展的复杂形势,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精神,将统筹好几对重要关系的要求贯彻到经济工作的方方面面。各级政府要不断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企业要积极适应市场变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社会各界要坚定信心,形成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能够准确把握经济规律,统筹好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关系,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基础。